在生成式 AI 與數位轉型的推動下,企業對雲端的依賴邁入全新階段。從過去的技術選項,演進為今日的營運核心架構。進入 2025 年,企業不再只是討論是否上雲,而是如何建立一套兼具混合雲、多雲彈性、成本可視化與 ESG 永續治理的長期戰略。
勤英科技根據多份國際研究報告,精選出 10 項影響企業雲端決策的關鍵統計,並結合我們在產業現場的第一手觀察,帶您看懂未來三年雲端治理的方向與挑戰。
勤英科技長期協助企業在 AWS、GCP、Azure 等主流平台上完成複雜的遷移與架構設計,無論您正面臨首次上雲或從多平台整合,我們都能提供完整策略與落地執行。🔗 深入了解我們的雲端遷移顧問服務
雲端已是常態,更是競爭的基本門檻
雲端不再只是承載應用的平台,而是推動產品開發、營運效率與生成式 AI 導入的基礎。根據 G2,94% 的企業已經部署雲端運算服務,而 75% 的技術決策者表示所有新產品皆會直接建構在雲端。
從 Cloud-native 架構到 DevOps 流程,企業開發思維已全面雲化。Flexera 數據也指出,超過 50% 的工作負載已運行在公有雲上,而選擇將服務回遷至地端的僅有 21%。這不只是部署比例的變化,更反映了整體營運邏輯的翻轉:彈性、速度、全球化,是企業選擇留在雲端的主因。
混合雲與多雲成為部署新標準
企業在上雲過程中,逐漸放棄單一供應商架構,轉向整合式部署。Gartner 預估,到 2027 年,九成以上企業將導入混合雲架構,以便在公有雲、私有雲與地端資源之間,彈性調度資源。
多雲策略則從風險管理工具,進化為效能與法規最佳化選擇。根據 DuploCloud 的觀察,越來越多企業採取 AWS、GCP、Azure 並行策略,針對資料儲存位置、運算效能與國際法規做最適配置。這不僅需要跨平台整合技術,更需要成熟的雲端治理制度,才能有效控管成本、資安與人員協作流程。
預算與財務治理走向結構化,FinOps 不可或缺
隨著雲端服務規模擴張,企業對預算控管的要求從「能不能看懂帳單」,提升到「如何預測並即時優化資源配置」。Gartner 預測,2025 年全球雲端支出將達 7234 億美元,而 Flexera 指出企業平均雲端預算年增 28%,其中 29% 的 IT 預算專門分配給雲端服務。
為了對應這樣的規模,59% 的企業已經成立 FinOps 團隊,以橫向整合技術、財務與營運部門,達成即時監控、預算預測與帳務透明的管理目標。Elite Cloud 在實務中常見的挑戰,包括帳單來源過多、預算責任不清、資源浪費與 Idle 狀態未處理等問題。這些皆可透過導入 FinOps 平台與最佳實務流程有效解決。
雲端 ESG 化:碳足跡將影響平台選擇
過去企業選擇雲平台多考慮效能與成本,如今 ESG 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Flexera 報告指出,36% 的企業已開始追蹤其雲端碳排放表現,尤其是在面對國際供應鏈永續要求與金融市場揭露義務時,雲端的碳效率直接成為治理目標。
這也代表未來企業將更傾向選擇能提供碳透明報告與節能資源類型的雲端服務。GreenOps 概念正從附屬功能轉為必備治理模組,而具備 ESG 策略的技術合作夥伴,也將逐步取代單純供應商角色。
勤英科技觀點:企業需要的不只是遷移,而是治理架構
2025 年,企業雲端策略的重點不在於「上不上雲」,而是能否:
- 有效整合多平台架構
- 實現 FinOps 與 GreenOps 的雙軌治理
- 將帳務、效能與永續目標納入同一策略藍圖
勤英科技不只提供技術遷移服務,更協助企業制定完整的雲端治理策略,包括:
- 雲端架構診斷與重整(Hybrid / Multi-cloud)
- 雲帳單可視化與成本優化工具導入
- 碳足跡監測報告系統建置
- 專屬顧問協助導入 FinOps + ESG 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