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需要 Right Sizing?
在多數企業的雲環境中,平均有 20~30% 的資源處於浪費狀態。原因主要來自:
- 過度配置 (Over-Provisioning):為了避免性能瓶頸,企業常選擇「大一號」的資源規格。但統計顯示,約有四成的雲端實例比實際需求至少高一級,長期低利用率卻付出高額成本。
- 閒置資源 (Idle Resources):測試環境用完沒關、舊專案的儲存空間或資料庫未清理,這些資源每天都在「靜靜燒錢」。
- 缺乏治理與透明度:若沒有成本治理機制與監控儀表板,決策者往往無法即時看到資源使用情況,結果帳單逐月增加而難以控制。
這些痛點的直接後果,是雲端費用持續膨脹,但效益卻沒有相應提升。從商業角度來看,這代表預算被鎖死在不必要的開銷中,減少了投入創新與核心業務的資金空間。
Right Sizing 的價值就在於此:用剛剛好的資源,支撐剛剛好的需求。透過調整規模與清理浪費,企業通常能立即削減一定比例的預算,而且不會犧牲性能。這不只是財務節省,更是強化 IT 策略靈活度的基礎。
除了 Right Sizing 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優化雲端支出?延伸閱讀:雲端節費怎麼做?4 種企業必備的成本優化框架與方法
如何導入 Right Sizing?
- 盤點與量化現況
- 檢視 30–90 天的 CPU、記憶體、儲存利用率,先找出「花費高、使用低」的前幾名資源。
- 為資源標記部門或專案,建立「誰在用什麼、花了多少」的可視化基礎。
- 調整與自動化
- 將超規格的虛擬機器或資料庫降一級,或改成更適合的實例類型。
- 關閉未使用的服務,或設定排程自動關機。
- 導入 Auto Scaling,避免高峰不足、低谷過剩。
- 治理與追蹤
- 設定預算上限與成本告警,確保異常消耗能即時被發現。
- 建立月度或季度審視流程,持續進行資源調整。
- 各大雲平台也有內建工具可協助,例如 AWS 的 Compute Optimizer、Azure 的 Advisor、GCP 的 Recommender,都能提供即時的縮減建議。
這三步驟的核心是:Right Sizing 不是一次性的專案,而是持續性的最佳化過程。當治理機制成熟,成本優化會變成企業日常營運的一部分。
為什麼選擇勤英科技優化您的雲端支出?
Right Sizing 聽起來簡單,但要真正落地並持續帶來成效,需要經驗、流程與工具的結合。這正是 勤英科技的優勢:
- 跨雲專業:同時深耕 AWS、Azure、GCP,熟悉各平台的最佳實踐與成本優化工具。
- 快速診斷:透過我們的分析報告,5 分鐘內即可交付成本優化報告,讓決策者清楚看到立即可省的數字。
- 落地執行:不只給建議,我們能協助實際調整資源、導入自動化,確保不影響業務運作。
- 治理長期化:提供月度 FinOps 報告、建立成本治理制度,讓節省成為企業日常,而不是一次性專案。
- 以決策者為導向:我們不只是技術調整,而是把節省的資金與效益直接轉化為對業務有意義的 ROI 指標。
👉 不要再讓雲端帳單默默流失。立即聯繫勤英科技,獲取專屬的雲端成本診斷與優化方案,讓 Right Sizing 成為您企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