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二季三大公有雲關鍵數據比較
2025 年第二季,AWS、Microsoft Azure 與 Google Cloud 三大公有雲持續展現強勁成長,不僅營收全面突破雙位數增長,獲利能力亦同步提升。AI 成為三者共同的核心成長引擎,推動算力擴張與資料中心投資,並帶動雲端服務需求回升。以下為三大業者的關鍵數據比較:
雲服務供應商 | Q2 2025 營收 (十億美元) | 營收年增率 | 營業利益 (十億美元) | 營業利益率 |
---|---|---|---|---|
AWS | 30.9 | 17.5% | 10.2 | 33% |
Microsoft Azure | ~23.0* | 39% | ~6.0–6.9* | ~26–30%* |
Google Cloud | 13.624 | 32% | 2.83 | 21% |
* 微軟未公開 Azure 獨立營收,此處為市場推估。
Amazon AWS:穩居龍頭,營收突破 300 億美元

財務表現
AWS 2025 Q2 財報顯示,AWS 淨銷售收入 309 億美元,年增 17.5%;營業利益 102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93 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約 33%。AWS 持續為 Amazon 帶來超過一半的營業獲利,即使過去受企業雲支出優化影響增速放緩,本季仍維持雙位數成長,顯示需求回升。
AI 投入與營收貢獻
AWS 執行長 Andy Jassy 表示,AI 正在全面提升 Amazon 的客戶體驗與內部效率。Q2 推出生成式 AI 工具 Bedrock AgentCore 與開發者 AI 助手 Kiro,並與 PepsiCo、Airbnb、倫敦證交所等簽訂 AI 雲服務合作,亦與多家新創(如 Twelve Labs、SK Telecom)建立合作關係。AWS 同時在北卡羅來納、賓州與澳洲投入數十億美元擴建數據中心,並加大自研 AI 晶片(Trainium、Inferentia)的研發與部署。
展望與策略
AWS 將 AI 視為下一階段成長引擎,預期生成式 AI 服務將帶動更多雲端用量。策略上,AWS 將延續「全面型雲服務」優勢,並透過易用的 AI 平台(如 Amazon Bedrock)降低企業採用門檻,憑藉 超過 30% 市佔率、完整服務組合與龐大生態系,強化市場領導地位。
Microsoft Azure:AI 生態結合企業級混合雲,驅動 39% 高增長

財務表現
Microsoft 2025 財年 Q4(對應 2025 年 4–6 月),Intelligent Cloud 部門營收 299 億美元,年增 26%;其中 Azure 與其他雲服務收入年增 39%(固定匯率),顯著高於市場預期。Intelligent Cloud 部門營業利益 121 億美元,利潤率約 40%。Azure 年營收突破 750 億美元,年成長 34%,全球市佔約 23%。
AI 投入與營收貢獻
Azure 將生成式 AI 定位為雲業務增長的最大引擎。2025 下半年預計投入創紀錄的 300 億美元 擴建 AI 優先(AI-first)資料中心,導入液冷技術支援高功耗 GPU 集群。Azure 與 OpenAI 深度合作,推出 Azure OpenAI Service 供企業使用 GPT-4 等先進模型;Azure AI Foundry 平台則支援多模型部署(OpenAI、Meta、Mistral 等),80% 財富 500 強企業已採用。Microsoft 365 Copilot 月活用戶超過 1 億,GitHub Copilot 用戶數達 2,000 萬。
展望與策略
微軟將持續以「雲 + AI + 辦公」生態優勢,結合混合雲與多雲策略(Azure Arc 等)提升企業靈活性,並以 AI 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Google Cloud:AI 技術驅動獲利與市佔雙成長

財務表現
Google Cloud 2025 Q2 營收 136.24 億美元,年增 32%,市佔率達 13%(歷史新高)。營業收入 28.3 億美元,利潤率 21%,連續四季獲利,顯示規模化與成本控制奏效。
AI 投入與營收貢獻
Google Cloud 收入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AI 基礎設施與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需求增加。幾乎所有生成式 AI 獨角獸新創均使用 Google Cloud,自研 TPU 晶片、TensorFlow 生態與 Vertex AI 平台構成核心優勢。推出 Genesis AI Studio 與多模態大模型(Gemini 系列),吸引 900 萬開發者參與測試。2025 年全年計畫投入 850 億美元 擴建 AI 超級計算集群,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算力需求。
展望與策略
Google Cloud 將持續推進「AI 優先的雲」戰略,憑藉 AI + 數據 差異化定位,在多模態 AI 與高效能基礎設施領域領先同業,並積極爭取大型 AI 合約以擴大市場份額。
趨勢觀察與勤英科技觀點
2025 年第二季,AWS、Microsoft Azure 與 Google Cloud 三大巨頭依舊主導全球公有雲市場,雲收入規模遠超其他競爭者,並且共同將 AI 視為核心增長動力,投入巨額資本擴充算力。
- AWS 強調全面服務與市場領先地位,透過 Bedrock、Kiro 等生成式 AI 服務帶動雲用量。
- Azure 借力微軟企業生態與 OpenAI 合作,推動 Copilot 與 AI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營業利益新高。
- Google Cloud 則專注於自研 TPU、Vertex AI 與 AI 雲解決方案,並持續轉盈,顯示 AI 技術專長的商業化成效。
這一季的財報也驗證了規模效應與盈利拐點:三大雲的營收與獲利同步增長,資本支出集中在 GPU、AI 加速器與全球數據中心布局,顯示他們正為未來 AI 運算需求提前卡位。Synergy Research 的數據亦顯示,本季與 GenAI 直接相關的雲業務部分,增幅高達 140~180%。
勤英科技觀點
我們觀察到,企業在選擇雲服務時,已不再單純鎖定單一供應商,而是傾向 「多雲最佳組合」 策略:在 AWS、Azure、Google Cloud 間各取所長,兼顧性能、成本與合規性。作為三大公有雲的專業代理與顧問,勤英科技透過多雲架構設計、成本優化與 AI 工作負載部署,協助客戶靈活利用各家平台的優勢,確保在 AI 浪潮中既能享受技術紅利,又能保持雲端成本可控與風險分散,讓雲端成為企業長期成長的穩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