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Bedrock AgentCore 介紹
Amazon Bedrock AgentCore 是 AWS 專門為「企業級 AI 代理程式」打造的運行平台。它的核心目的很簡單——讓 AI Agent 不再只是原型,而能真正安全、穩定地在企業環境中長期運作。
過去,開發者可以很快做出一個 Agent demo,但要讓它上線運行,就會遇到一連串難題:執行環境不夠穩定、身分與權限無法安全管理、工具與 API 很難整合、Agent 記憶體無法保存、行為也難以監控。這些都是開源框架本身不負責的,也是企業最無力處理的部分。
AgentCore 的作用,就是把這些「本來需要企業自己建」的基礎設施全部標準化、託管化。它提供完整的 Agent 運行底座,包括安全的執行環境、記憶系統、身分控管、工具整合能力,以及觀測與政策管理。開發者不用處理底層架構,就能把任何 Agent——不論是用 Bedrock 模型、外部模型,或是 LangChain、CrewAI 等開源框架——直接投入生產。

簡單來說,AgentCore 是一個框架 能讓企業的 AI Agent「真正落地」的運行框架。
AWS Bedrock AgentCore 核心功能
在企業環境中,AI Agent 要能長期運作,需要依靠一整套系統能力來穩定支撐,以下六項核心功能,就是 AgentCore 支撐企業級 Agent 的基礎。

執行時期(Runtime):讓代理程式能穩定運作的基礎環境
Agentcore runtime提供安全、無伺服器且可自動擴展的執行環境,負責處理工作階段隔離、檢查點保存與中斷復原,使 Agent 能在大量請求或長流程任務中保持穩定。這項能力讓企業不需管理伺服器,也能讓 Agent 長期運作而不中斷。
閘道(Gateway):讓代理程式能接上企業工具與 API
Agentcore Gateway 能將企業的 API、AWS Lambda 或既有後端服務快速轉換成 Agent 可使用的工具,並支援 OpenAPI、Smithy 等規格。透過這個機制,Agent 能安全地呼叫企業內部系統並執行實際任務,使 AI 不只會回答,也能真正行動。
記憶體(Memory):讓代理程式能理解上下文並累積經驗
Agentcore Memory 提供短期與長期記憶能力,能讓 Agent 記住先前的對話、任務內容或使用者資訊,必要時也能跨多個 Agent 共用記憶。這使整個代理流程更加連貫,讓 Agent 能「越用越懂你」,而不是每次都從零開始。
身分(Identity):讓代理程式能在授權下代表使用者行動
Agentcore Identity身分管理讓 Agent 能在安全授權之下代表使用者存取企業資源,並透過與 Cognito、Entra ID、Okta 等身分系統整合,控制每個 Agent 的權限範圍。企業因此能確保所有操作都有清楚授權、可稽核,不會造成權限濫用或資料外洩。
程式碼解譯程式(Code Interpreter):讓代理程式能執行複雜任務
AgentCore Code Interpreter具備安全的程式碼執行環境,讓 Agent 能處理資料、運算邏輯或進行檔案相關的操作,使其能完成需要計算或資料處理的任務,而不影響企業系統安全。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將運作流程視覺化呈現
AgentCore Observability開發人員能清楚了解 Agent 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在哪一段可能出現問題。透過與 Amazon CloudWatch 整合,AgentCore 能即時提供工作階段數量、延遲、執行時間、Token 使用量與錯誤率等關鍵指標,協助團隊快速找出效能瓶頸或異常行為。
AWS Bedrock AgentCore 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AWS Bedrock AgentCore 的價值就在於此——它讓企業不需要自行拼裝工具鏈,也不必重寫現有專案,就能把現有模型與開源代理框架(如 LangChain、LangGraph、CrewAI、Strands)直接部署到一個具備安全性、穩定性與企業級治理能力的運行平台上。
透過 AgentCore,AI 不再只是回答問題,而能真正「幫人做事」。它支援工具調用、API 整合、資料查詢、程式碼執行、瀏覽器互動與身分代理,讓模型能代替員工完成客服查單、IT 查 Log、行政流程、工作流執行等任務。開發者無需自行建置執行環境、權限控管、沙箱、記憶體系統或可觀測性框架,企業也因此不需投入大量工程資源,即可快速將原型級 Agent 推進正式生產環境。

AgentCore 的運算採「按實際運算量計費」,AI 等待 LLM 或 API 回應時不收費,使其在多步驟推理與高互動量的場景中,比 EC2 或容器更具成本效率。簡單來說,AWS Bedrock AgentCore 讓企業能以更低的架構負擔、更安全的權限治理,以及更高的部署效率,把 AI 從概念驗證真正帶進營運流程,成為能替人工作、可控且可擴展的企業級代理人。
市場競品分析
在企業開始評估 AI Agent 平台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不是「哪個功能最多」,而是「哪個平台最符合團隊型態與使用情境」。Amazon Bedrock AgentCore、Microsoft Agent Framework、Maisa AI 和 LangGraph Platform 都能協助企業打造可執行任務的 AI Agent,但它們的定位、導入方式與適合的使用者完全不同。

以下整理出四者的共同特色與核心差異,從 技術深度、企業生態系、導入速度、客製化程度 等面向完整比較,協助企業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AI Agent 平台。
| 比較項目 | AWS Bedrock AgentCore | Microsoft Agent Framework | Maisa AI | LangGraph Platform |
|---|---|---|---|---|
| 產品定位 | • 企業級 AI Agent 託管平台 • 支援 API / 資料庫 / SaaS 整合 • 有治理、身分管理、安全控管 • 支援多步驟任務與工作流 | • 企業級 AI Agent 平台 • 深度整合 Microsoft 生態系工具 • 具備治理、安全、身分管理 • 支援企業工作流 | • 能快速啟動可執行任務的 AI Agent • 支援流程自動化與治理 • 能整合企業 API / SaaS | • 支援長期運行 AI Agents • 可建立複雜 workflow • 支援跨系統工具整合 |
| 主要差異 | • 最適合深度使用 AWS 的企業(IAM、VPC、Lambda、Bedrock) • 偏後端任務、自動化與雲端整合 • 完整企業級託管:身分、安全、監控全包含 | • 適合使用 M365、SharePoint、Dynamics 的企業 • 擅長文件、生產力、身分管理整合 • 更貼近微軟生態需求 | • 更像「現成 AI 員工」的 Digital Worker • 非工程團隊也能導入,速度快 • 客製化能力較弱 | • 偏向開發者工具,彈性高 • 很適合 PoC 與快速開發 • 企業級治理(IAM、審計、監控)需自行補齊 |
| 適合的使用者 | 雲端工程團隊 / 需要深度整合企業系統的 IT 部門 | 使用 Microsoft 企業生態的 IT 與業務團隊 | 想快速導入 AI 自動化的業務單位、客服或營運團隊 | AI/ML 工程師、開發者、PoC 團隊 |
| 導入速度 | 中等(需規劃權限、工具整合) | 中等(多數企業已有 M365/Entra ID) | 最快(類 SaaS 模式) | 快(偏開發者工具) |
| 客製化能力 | 最高,可完全自訂代理邏輯與工具 | 中等,偏向 Microsoft 產品範圍內 | 低,接近封裝好的 AI Worker | 高,但企業功能需自行補足 |
使用 AgentCore 如何計費?
Amazon Bedrock AgentCore 採用最符合企業彈性需求的「依使用量計費」模式,不需要預付費用、沒有最低門檻,也不用簽訂合約。企業可以從小型 POC 開始,隨著 Agent 的流量、任務複雜度與工具使用量增加,再逐步擴大成本,就像使用任何雲端服務一樣自然。
AgentCore 的所有組件(執行時期、瀏覽器、程式碼解譯程式、閘道、身分、記憶體、可觀測性)都採用獨立計費,企業只需為實際被使用到的功能付費。這種模組化方式避免了一次購買整套平台的綁約成本,也讓開發團隊能依需求自由組合所需能力。
在計價邏輯上,各服務的費用結構相當直觀:
- 執行時期、瀏覽器、程式碼解譯程式:依 CPU 與記憶體的「作用中時間」按秒計費(等待模型回覆不收費)。
- 閘道(Gateway):依 API 呼叫次數與傳輸量計價。
- 身分管理(Identity):依 Token 或 API 金鑰申請次數計費;若透過 Runtime 或 Gateway 使用則不額外收費。
- 記憶體(Memory):短期記憶按事件數計費;長期記憶則依存放量與擷取量計價。
-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依生成、儲存與查詢的遙測量計費,採用 Amazon CloudWatch 的標準定價。
這種按需使用的收費架構,讓企業能精準控管 Agent 的運作成本。
計價方式統整
| 服務項目 | 資源 | 計價方式 | 價格 |
| 執行時期 Runtime 瀏覽器 Browser 程式碼解譯程式 Code Interpreter | CPU | 依用量付費 | 每 vCPU 使用一小時的費用為 0.0895 USD |
| 記憶體 | 每 GB 使用一小時的費用為 0.00945 USD | ||
| 閘道 Gateway | API 調用 (ListTool、InvokeTool) | 依用量付費 | 0.005 USD / 每調用 1,000 次 |
| 搜尋 API | 依用量付費 | 0.025 USD / 每調用 1,000 次 | |
| 工具索引 | 依用量付費 | 0.02 USD / 每個月索引 100 個工具 | |
| 身分 Identity | 針對非 AWS 資源的權杖或 API 金鑰請求 | 依用量付費 | 代理程式每請求 1,000 個字符或 API 金鑰 0.010 USD |
| 記憶體 Memory | 短期記憶體 | 依用量付費 | 每 1,000 個新事件 0.25 USD |
| 長期記憶體擷取 | 依用量付費 | 每擷取 1000 次記憶體 0.50 USD | |
| 長期記憶體儲存 | 依用量付費 | 使用內建記憶體策略:每月每存放 1,000 個記憶體 0.75 USD 使用自訂記憶體策略:每月每存放 1,000 個記憶體 0.25 USD |
以下是常見的 AgentCore 使用情境,幫助你快速理解它是如何依用量計費:
假設你部署了一個企業級的客服 AI Agent,它能回答問題、查訂單、更新資料、記住客戶狀態,並代表使用者安全地呼叫內部系統。在這個流程中,會用到多個 AgentCore 功能,而成本會依使用量分別累加。在一個月處理 100 萬次客服互動的情況下:
- Runtime(執行時期):AI 真正在運算的秒數才會計費。如果每次對話平均 40 秒,但 AI 只有 12 秒在做事,那就只會為這 12 秒付費。這通常會是成本最大的一塊。
- Gateway(閘道):每次對話都可能查詢後端系統,例如查訂單或更新工單。如果每次互動大約用到 2 次工具呼叫,Gateway 的費用會隨呼叫次數增加,但單價非常低,整體花費通常只佔總成本的一小部分。
- Memory(記憶體):若要讓 AI 記住使用者上一句對話或查過的資料,每次互動都會產生 1 筆短期記憶事件。短期記憶費用固定且便宜,一百萬筆事件的成本通常也只是幾十到幾百美元。
- Identity(身分):用來授權 Agent 查詢使用者資料。如果透過 Runtime 或 Gateway 存取,這部分通常是零成本。
綜合起來,一個功能完整的客服 Agent(查資料、工具呼叫、記憶體、身分授權)處理 100 萬次互動的月費用大約落在 1,000–1,500 USD,主要成本來自 Runtime,其餘功能費用都相對小且可控。
結語
在 AgentCore 的協助下,AI 不再只是聰明的助手,而是可控、可審計、可授權、可整合、可擴展的企業級自動化角色。無論是客服查單、IT 自動化、內部行政流程或跨系統工作流,都能透過 AgentCore 以更低成本、更高安全性、更快速度進入真正的生產環境。
勤英科技(Elite Cloud)是 AWS 官方認證的專業代理商具備 AWS 技術落地、AI 部署、跨系統整合 的實戰能力,同時提供 FinOps 節費優化、帳單管理平台、多雲帳號治理 等服務,能協助企業降低使用成本、穩定上線、並確保 AI Agent 的運作在安全與預算內。